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博士风采

博士风采

姚启伦

录入时间:2024-04-22 发布者:admin 访问次数:3351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姚启伦,男,重庆万州人,农学博士、教授。中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理事,长江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主要从事生物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和承担《遗传学》、《作物栽培学》、《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荣获省、地科技进步奖4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在《Journal of Genetics》、《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了“我国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 Chromosom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Maize (Zea mays L.) Landraces from Southwest China”、 “玉米地方品种耐低磷性状苗期筛选指标研究”、“云南和贵州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玉米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中关键因子处理效应及优化”等论文21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作为主持人正组织实施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西南山区玉米地方品种特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和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玉米地方品种磷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研究”,以及重庆市《遗传学》精品课程,有扎实的作物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从事玉米育种工作10年,有较丰富的作物育种经验。
    通过前期科研工作,在玉米育种资源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植株形态、细胞、生理和DNA水平分析了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最早起源于四川”的观点。同时,构建了武陵山区地方品种初级杂种优势群1个、次级杂种优势群5个,共选育具有自主产权的玉米自交系121个、培育优良杂交组合5个。这两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增加国内品种资源,而且在理论上探明地方品种的遗传改良方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构建地方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群,从中选育优良自交系2-3个,培育适宜武山区的杂交玉米种1-2个,直接服务于生产。优良杂交玉米品种一般推广应用3-5年,拟培育的杂交玉米种按每年推广面积10万亩计,3年累计推广面积30万亩,按杂交玉米种较生产上主推品种增产8%、每亩净玉米24公斤计,杂交玉米种推广30万亩累计净增玉米720万公斤,商品玉米按每公斤1.2元计价,720万公斤玉米共计经济产值864万元,其社会经济效益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