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1-06-14 发布者:admin 访问次数:3056
本团队于2013年立项为重庆市教委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通过重庆市教委验收。本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博士8人,重庆市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兼职硕士师导师2人。
一、研究方向
本团队以地方特色作物榨菜为载体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榨菜遗传育种、榨菜生理与栽培、榨菜贮藏保鲜与加工三个研究方向。
1、榨菜遗传育种方向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研究榨菜分子进化、遗传规律;利用杂种优势等手段,开展了丰产、优质早熟材料的创制,获得新材料256份,选育出2个特晚熟的丰产性强的高代稳定的新品系07-2,07-15。同时开展了杂交榨菜制种技术研究,开展榨菜杂交种“涪杂2号”推广。
今后重点开展榨菜分子遗传研究,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2、榨菜生理与栽培研究方向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定位技术,开展了榨菜根肿病、霜霉病病害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筛选出优良生防菌4种。
利用土壤酶学研究法,开展了榨菜缓控复合肥研究及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提升品质、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节工增效。目前已研发一种新的榨菜专用复合肥。
同时,开展了富硒榨菜、化感物质及榨菜栽培生理等。
今后重点开展榨菜栽培分子生理、逆境分子生理研究与轻简栽培集成技术研究。
3、榨菜贮藏保鲜与加工研究方向
采用生理生化技术,研究了茎瘤芥贮藏期品质劣变机理及保鲜技术,发现茎瘤芥通过改变采收方式,低温贮藏,使用复合保鲜剂等方式可延长其货架期,筛选出3种复合保鲜剂。
采用电子舌等现代仪器和传感技术,开展榨菜产品盐分、香气、成熟度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获得专利3项。研究榨菜加工过程的理化变化、保脆技术等。
今后重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提取纯化技术,研究榨菜功能成分及其提取纯化,开发功能性食品。
二、研究项目与成果
十二五期间,本团队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科技部2项,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15项(其中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4基,市科委攻关项目3项,市教委8项),区科委5项。在《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食品科学》、《土壤通报》、《中国蔬菜》、《Plant Diseases and Pests》等杂志发表与榨菜相关的学术论文8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其中获得授权2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涪陵区科委科技进步奖1项。培育榨菜杂交新品种3个,研制榨菜长效复合肥1个,研制榨菜加工新产品2个;提出施肥新技术、配套栽培技术,榨菜检测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各1项。累计推广榨菜新品种3个,施肥新技术1项,早熟丰产栽培技术1项,累计面积170.2万亩,新增产值4.815亿元。企业加工新产品2个,新增产值75万元。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榨菜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三、团队骨干成员
刘义华,男,研究员,本科。国家蔬菜种质资源有条件和可以对外交换的审定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涪陵区第二届、三届科技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榨菜、儿菜等芥菜遗传与新品种选育及其推广工作。主持和主研国家、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2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涪陵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选育榨菜新品种7个;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7篇。
潘丽梅,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榨菜根肿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承担榨菜根肿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在研经费总额近140多万元。
李昌满,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涪陵区农学会副理事长。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主要是从事榨菜栽培技术研究,研制出榨菜长效复合肥新产品1个,提出了榨菜一次性施肥技术。主持10项,其中省部级以4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
王殿东,男,副教授,博士,2014年入选重庆市教委青年骨干教师,长江师范学院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榨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主持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研究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