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1-06-15 发布者:admin 访问次数:2781
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本中心致力于为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扎实推进品种改良,实现品种结构优化,进行全产业链的技术攻关。中心聘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研究员、国家瓜果改良中心荔枝分中心主任和产业体系荔枝育种岗位科学家胡桂兵教授、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和龙眼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郑少泉研究员和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科学家石胜友研究员为特聘教授。目前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向开展工作:1.长江上游龙眼荔枝种质资源资源收集、鉴定与品种改良。系统调查长江上游沿江流域的龙眼荔枝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对有特异性状的资源进行高接保存,建立长江上游龙眼荔枝资源圃,为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2.长江上游龙眼荔枝花果发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针对长江中上游龙眼荔枝品种杂乱,优良品种缺乏,且新品种适应性不清楚的现状。该研究方向将重点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引进品质优良的品种,对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品质及丰产稳产性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当地的生态条件探索适合当地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重庆市荔枝龙眼生长习性和物候特征和贮藏期病虫害种类,明确荔枝龙眼病害和虫害的分布区域及流行规律,保障龙眼荔枝丰产稳产;3.长江上游龙眼荔枝果品采后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主要开展龙眼荔枝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特性、龙眼荔枝采后商品化智能处理技术、龙眼荔枝采后绿色节能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龙眼荔枝绿色高效精深加工技术和龙眼荔枝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本中心依托于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园艺学和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室近600平方米,校内试验基地100余亩,校外试验基地150亩。实验室设备齐全,总价值超过600万元,配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液质联用(LC-MS)、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蔡司多功能生物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大型仪器,常规仪器配套齐全,能满足田间试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各类研究的顺利开展。
本中心依托长江师范学院,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立足涪陵,重点服务于重庆永川、江津、丰都等整个长江上游地区。针对品种杂乱、“大小年”、品质低劣和商品价值不高等产业问题,引进和筛选适宜长江上游种植的龙眼荔枝品种,并研发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控等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果农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撑,有效贯彻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切实促进龙眼荔枝等经济作物的提质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实现长江上游地区荔枝龙眼产业的复兴。
研究队伍:
正在运行的校级平台-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固定人员16人,其中,特聘客座教授4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3人,中级职称人员7人。包括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3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名。本研究团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过硬、经验丰富,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
研究方向及成果:
中心成员近年来长期从事荔枝龙眼果实品质形成、成花调控、花穗调控、资源评价、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详见附表3),完成省级成果登记3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BMC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BMC Genomics》等SCI收录论文30篇,影响因子IF>3.0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服务地方:
中心常年以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顾问形式,选派5名以上专家、技术骨干深入产区,指导产区果园建设、嫁接技术、修剪技术、施肥技术、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控等。同时每年为产区示范园提供高接换种枝条5000条和种苗4000株。每年培训长江上游龙眼荔枝产区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100人次。
开展龙眼荔枝产业调研和前瞻性研究,为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制订有关龙眼荔枝良种苗木生产和流通的法规性文件、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