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6-07浏览次数:2029

博学而近思,敦行而诚朴—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一、学院历程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5年的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历经37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设有生物科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园艺园林3个教学系,办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学校“教师教育”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的主体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由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园林四个专业构成的“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学科专业群”为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园艺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和学校立项建设的重点申硕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30余人。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博士38人,兼职硕、博导师15人。有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专家4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 17人;有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感动校园十佳优秀教师”、 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获校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30余人。另有外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49人。

   三、办学条件

   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实验室近1.1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建有生物学基础、园艺与园林、食品与生物工程三大教学实验平台。建有校内教学科研试验基地100余亩、人工智能温室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3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四、学科科研

学院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众创空间1个,重庆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建有密切对接和支撑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涪陵榨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一院一中心)。近五年来,共承担重庆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4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审定新品种9个,转化科研成果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

   


 五、人才培养成果

 1.近五年获奖情况

级别

团队获奖

团队获奖称号代表

个人获奖

国家级

28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级银奖、二等奖等;

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等;

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好团队入围奖”等。

56

重庆市级

55

获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重庆市“三下乡”优秀团队;

市级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

215

区级校级

736

涪陵区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等。

1200余人


 2.近五年学生科研情况

学生科研项目

竞赛奖

发表文章

项目数

项目经费

国级

市级

校级

省级

核心

 409

80万元

11

39

695

55

33

    

    37年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博学而近思,敦行而诚朴”的院训精神,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突出应用、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800多名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来,有517学生分别考上了美国德州理工大学、伊利诺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居全校前茅;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以勤奋踏实、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六、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

     专业代码:07100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扎实的生物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城乡中学从事生物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骨干型教师。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工程

     专业代码:08300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加工、生物产品生产、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和技术服务中从事复杂工程活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该项目试行“1+2+1”的合作办学模式。“1+2+1”即在生物工程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大一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大二、大三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大四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两校协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氨基酸工艺学、酒精与白酒工艺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270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组织、品质控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

 

     园艺

  专业代码:090102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园艺行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农林与旅游部门、花卉苗木企业从事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植物景观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花卉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树木栽培学、园林生态学、植物造景、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

 

     园林

  专业代码:090502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风景园林学基础理论,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植物应用等实践技能,能够在园林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种植设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生态学、园林艺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职务

办公室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汪建华

院 

023-72792190

18580528711

916858691@qq.com

张敏

党总支书记

023-72792195

13896677696

276044316@qq.com



八、优秀学子风采

周燕琼——07届毕业生,获云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浙江大学博士,目前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生物医药研究工作

            李鹏——2008届毕业生,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现在海南大学任教


蒋玲2009届毕业生,现任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党群政工科副科长



             谢海浪, 2010届毕业生,毕业后考取村官,现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人民政府党委常委,副镇长。


 邓洁——2011届毕业生,被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录取为直读博士,并享受全额奖学金。我校第一个考取国外大学直读博士的学生。毕业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任职于Harmoni Interantional Spice Inc

黄葆文——201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攻读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与重庆大学获取双博士学位,现在法国农业科学院进行博士后深造。


周成——201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现任职于什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赵婷婷(右),袁娅(左),2012届毕业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吉林大学和西南大学研究生。袁娅目前任合川区农委工作,赵婷婷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一职,主要负责常温酸奶(安慕希、QQ 星儿童酸奶、高端饮用型酸奶等)的产品开发与维护工作。


刘青青,2013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国家级果露酒评酒委员、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四川省白酒评酒委员、国家二级品酒师、通过葡萄酒与烈酒国际二级认证,现为泸州老窖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酒体设计负责人。


周恒量——2013届毕业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带领的团队在市教委举办的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同时获5万元的创业基金;获得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网络虚拟运营二等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现就职于重庆巫溪县委组织部,担任巫溪县宁厂镇兴隆村第一书记,巫溪县宁厂镇副镇长(挂职)

胡佐灿,2016届毕业生,毕业后考取西南大学研究生,现任重庆巴蜀中学教师


20193个考研学霸寝室12个阳光女孩



母先盈---2018届园艺园林专业毕业生,以333分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陶正鑫---2019届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以356分考取暨南大学研究生


谢海艳---2019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以397分考取西南大学研究生


沈桂君---2019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以388分考取西南大学研究生


王小雪---2019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以378分考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


            谭春艳---2020届园艺园林专业毕业生   陈秋瑾---2020届园艺园林专业毕业生

         以313分考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         以366分考取重庆大学研究生



           刘金华---2020届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  沈晓娟---2020届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

         以376分考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    以371分考取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王倩---2020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杨洪---2020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以395分考取华南理工大学          以414分考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

           王秋霞---2020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张琼丹----2020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以405分考取重庆大学研究生         以394分考取重庆大学研究生


九、创新实践活动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铜奖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重庆市金奖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网络虚拟运营二等奖

重庆市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第二届美食文化节——学生自制食品展

第三届美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第四届美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第五届美食文化节暨全民营养周开幕式现场


 “美食游园会”活动现场



大学生创新实验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领导和博士赴万盛丛林镇进行农业科技帮扶



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重庆市优秀团队”

学院领导和博士赴彭水郁山镇进行农业科技帮扶,


2017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重庆市优秀团队”

学院领导和博士为武陵山乡烟草、猕猴桃基地种植进行指导,


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支农团队获“国家级重点团队”、“重庆市优秀团队”称号。

                         2016年“三下乡”科技支农活动被涪陵电视台、重庆卫视专题报道 


园艺专业实践——温室花卉鉴证

园林专业实践——景区规划考察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大赛连续获得国家级、重庆市级奖项

生物科学专业——“叶脉书签大赛”决赛现场

生物工程专业——“白酒品评大赛”决赛现场



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运动会健儿风采


篮球联赛甲组冠军



 “开启新征程,礼赞新时代”文艺晚会

 “生命韵彩,绽放未来”文艺晚会

 “魅力生科”文化艺术节


优秀校友返校开展职业领航


师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铭记爱国、奋斗、奉献精神


隆重的毕业典礼暨优秀毕业生表彰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


   一、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鲁渝扶贫协作“1+8”框架协议,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山东科技大学·长江师范学院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协议书》,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已经纳入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人才培养模式(1+2+1

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实行1+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生物工程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大一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大二、大三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大四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两校协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两校无缝衔接课程体系和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执行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向学生颁发相应的学习经历证明,课程成绩载入学籍档案,作为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依据。未通过课程考试的同学回长江师范学院重修相关课程。


项目管理模式

两校资源,共同培养、分段管理。

长江师范学院承担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的主体责任。学生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期间,执行长江师范学院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执行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管理相关规定,长江师范学院派一名挂职干部兼任辅导员赴山东科大协助学生管理工作,共同分担育人责任。


学生学籍异动、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助学贷款、就业派遣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由长江师范学院负责管理。

学生因特殊原因,经本人申请、两校同意,中途可放弃该项目回长江师范学院继续学习。


项目执行时间

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从2017级学生开始执行,逐年加大合作规模与力度。今年暑假,学校将从2018级生物工程专业遴选7名优秀学生,下学期开始进入山东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习,学习时间两年。

学费、住宿费情况

学生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标准按长江师范学院相关规定执行;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按山东科技大学相关规定执行,全额缴纳给山东科技大学。

学习经历证明

参加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学生,项目结束后,由山东科技大学出具学习期间课程成绩单和学习经历。


二、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首届学子感悟分享

20189月,学院选拔2017级生物工程16名科技创新成绩优秀、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长江师范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学习。时近一年,每一名学子都有丰硕收获,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学习感悟分享:


辜苗——珍惜时间、抢抓机遇


没来山科之前,有很多担忧,担心我们学习跟不上,担心生活不适应,担心和新同学新老师相处不好…怀着种种担忧与害怕跨越千里来到山东科技大学。在山科大近一年的时间,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他们的学习氛围,考研氛围,班级干部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各位同学的自制力。

最初进入班级学习,坐在靠后排的位置,上课时间我观察到班级同学差不多都是在认真听讲记笔记,且每位同学的手机在上课之前都会上交。老师讲课生动易懂,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这样你就会不知不觉的认真听讲,参与到课堂探讨的问题中去。清晨六点半如果在学校转一圈你会发现到处都有晨读的同学,有社团集体练习英语口语的、有个人背读书籍的…学习的一天从早晨六点离开宿舍开始直到晚上十点半再回到宿舍。

考研氛围是影响我最大的,无论你走在哪一栋教学楼,楼梯间都会遇上考研学子坐在楼梯间认真背书。每次看到他们我就会不觉得加快脚步,快速走到教室学习:每个自习室的桌子上都写着几几年考研占座,上自习看到这些,脑子里就会默默推算自己考研的时间,紧迫感就越来越强。自己的考研目标也日渐明确。对于山科的大部分同学来说考研好像不是他们能否选择的,似乎成为了他们必须要参加的一场考试,必须到达的一个高度。

此外班干部和同学给我一种完全公私分明的感受。班级干部不会因为你和他私下关系要好就为你包庇隐瞒,班上同学也完全不会因为被班委记了名字而对他心存怨恨。班委真正起到了在各方面的带头作用,如学习方面,根据平时上课、期末成绩排名可见班委总是名列前茅。班级活动积极带头参与,细致入微的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同学。

山科一直以来都有打早卡、早检、晚上准时熄灯的制度,开始我们完全不适应。但我们按照制度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整个人都变得更精神了。对于目前很多大学生来说熬夜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来到这边,你一定会养成一个早睡早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当然要将这种制度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一种习惯,还得依赖于山科同学们强大的自制力。


金生平——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201891日,我和5个同专业的同学(舍友)一起正式开启了我们的山科访学之旅,这一天我们和山科拍下了第一张合照。此时,我是懵懂而又期待的。还没来得及缓过神就开始正式上课了,不知道上课时间、不知道教室在哪、甚至在上完第一节选修课后,我就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回宿舍,一个人淋着雨在校园里跑了很久很久……我在山科的学习旅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我也开始去观察这里的种种不同。这里的同学基本上每天都背着大大的书包、一张水卡、一个水杯。早出晚归,刷新了我以往见到的挎着各种时尚小包去上课、没课就呆在宿舍的大学生形象。一次课间的宣传,我认识了破晓(学校的一个英语口语社团),它应该算是我来到山科的一个重要的启蒙老师吧,因为它才有了后面不一样的我。在社团里,我结识了一大群人,涵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特别优秀,他们都热爱着英文。于是,我便与他们一起,每天早读、晚读···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们都在一起坚持着。一周、两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转眼间都快一年了。每天清晨640在励志坊跟着学长学姐晨读;每天晚上9点在7号教学楼108教室里我和大家一起晚读;每个月20几号,社团成员一起去校外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晨读晚读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因为偏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过不了的四级,居然就这样不经意间轻轻松松就过了,而且开始打算过六级了。同时我也更加自信,敢站上讲台,轻轻松松的用英文演讲;突破了自己以前文静内敛的性格,在各个圈子里我都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现在,不再是刚开始那样,由组长来教我说英文。而是我作为组长去帮助他人说英文。这应该算是我成长最好的证明吧。

来到山科,我参加的第一个校级活动是家乡秀,旨在展示我们家乡的风采,跨越千里来到这儿,这个活动激起了我们缠绵的乡愁,于是我和几个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比赛整整持续了接近一个月才结束,虽然我们只取得了三等奖,但对于刚来到这里的我而言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收获和体验,我们着重介绍了重庆闻名的火锅文化和棒棒文化。展现家乡风采。

来山科每一天都在改变着,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一开始就主动去联系了这边的老师,在老师的实验室里去学习,跟着学长学姐学习,提升实验技能。每天上课都提前去教室,开始激烈的抢座位之旅。一同过来的58个同学组成的大集体也会举办各种活动,我们来自长师,又一起来到山科。分到不同的班级,但我们在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秦晓梅——开阔眼界,加速成长


不知不觉来到山科大已经快一年了,我从最初的迷茫不适应到现在能够完全的融入山科、把自己当成山科的一份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我觉得离不开山科和长师的同学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来到山科,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山科的老师和同学们十分友好,他们从我们进入山科开始就把我们当成山科的一份子,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帮助了我们很多。2018年的91日,我们从与青岛相隔1800多公里的重庆来到山科大(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我担心我不能很快的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我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在我们还未进入山科校园之前,我们现在生工班上的团支书就主动给我们每个人发了消息,在我们到达山科之后,又为我们安排宿舍,帮我们搬行李(我们住在5楼,没有电梯),之后又带我们熟悉校园,非常细心的为我们讲解学校的一切。之后班上也开了班会,让我们与新同学认识,同学们都很热情,完全把我们当成了新班级的一员。开学之后,我们认识了新的老师,老师们知道我们是交流生后,对我们也很照顾,我们都很感动,被新集体接受的欣喜也逐渐代替了我内心的不安,差不多半个月后,我们就慢慢的融入了山科的学习和生活。

二、山科的学生自制能力非常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习和生活都很独立,学校的考研氛围很浓厚。每天早上6点就能看到很多同学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或者在山科的墨水湖畔背书,每天晚上10点依旧能看到很多同学在教室或者图书馆学习,在校园里也随处可见背着书包去学习的同学,我以前是一个不喜欢去上自习的人,我只有到期末了才会去图书馆突击学习几天,但是自从来到了山科,每天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学习,自己就不自觉的就爱上了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学习,这是山科浓厚的学习氛围带给我的改变。

三、山科的课堂很有趣,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多样化,同学们学习得也很开心。这个感悟是从我开始学习概率论后得出的,我从未见过一个老师能将数学这门课程讲得如此有趣,在遇到现在的概率论老师之前,我一直觉得数学是很乏味的,每天都是各种公式、各种计算,但是现在我觉得数学很有趣也很有用,因为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而且每次老师给我们讲知识时总会举一些生活的例子来告诉这里面数学的应用。


杨鸣——以梦为马,不负朝霞


山东科技大学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清晨,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你走近墨水河畔,耳旁传来他人的读书声,眼里映入别人记忆知识的忘我投入。    

课间,你拿着课本匆匆赶往教室,在楼梯转角突然又偶遇了那些追逐梦想的学长学姐,他们在低声背诵,嘴角间逸出的字句都是考研路上的基石

午间下课,你和伙伴相约去食堂,路过了山东科技大学那一片花海,花朵争相开放,璀璨的渲染着整个校园;午休后,行走在教学楼的过道上,你看见每间教室都有学生在安静的上自习,你随意找了一间教室坐下,拿出了课本,此刻,内心十分安静祥和,周围学习氛围十分浓厚,你也很快投入学习中

傍晚,你收拾好书籍走出J1教学楼,余晖打在你的脸颊上,你嗅了嗅花香,感到生活的美好;晚上,你从教室出来,风口吹来的疾风,好像带走了被难题牵引的浮躁。

来到这里,我感受到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要么奔波在各个教室,学习老师的课程,要么走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或是和伙伴一起到操场上锻炼身体。此外,来到这里,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学学会了独处。在高中亦或是在长师,相较于独处我更喜欢和伙伴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但是来到山科,我能够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随大流,所以在这里学到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可能会比学到的知识对我产生更大的影响。这里的同学们自律性更高,对自我的规划更强,这也是我应不断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山东科技大学的课程安排很灵活,除了线下第一课堂大家必须修的课程外,他们的选修课课程种类丰富,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选择,还有线上第二课堂puAPP),通过APP上各类的活动修到相应的学分。

山东科技大学的氛围有魔力,会带动你步步向前,不要辜负这些美好的人和事吧!


张茜——从适应到融入


从当初懵懵懂懂到山东科技大学学习,一切都是陌生的,很多事情都不懂,生怕做错事,很担心自己的学习,到现在完全适应这边的生活,适应这边的学习状态,已经快一年了,我很开心自己能适应并融入这边的学习和生活。在这期间我收获了很多。

来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校风景很好,一年四季都十分分明,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学校风景如此美,学习的环境自然就很好。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们那边的学生上课都比较认真,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基本上都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很少有人打瞌睡,手机都必须放在手机袋里,讲课的老师也比较有趣,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很有特色,会带着学生的思路走,内容很丰富,我们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还记得上学期我们的物化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些小故事,形势政策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唱歌,现在的概率论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有趣故事。这些老师都很有魅力,上课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下课的时候,所有学生都特别快的到下一个教室占前面的位子听讲。

我们也积极主动融入新的班级,这边的同学都很友好,很热情,来到这边,我们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帮我们处理解决,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张婷——感谢成长平台,付出就有收获


来到山东科技大学学习,首先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这边的学习氛围很浓厚。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所有人都把手机放在教室门前的布袋里,上课也很认真,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注意力相当集中,很少有人走神或者打瞌睡。同时,我也看到了晚上10点之后还奔波在回寝室路上的人,也看到早上6点钟就背着书包下楼的人。记得是大二上册开学的第一周周末,那次是我第一次去教室自习,一进入教室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撼到了, 教室里满满的都是人,大家都在安安静静的学习,当时我就在想,才开学1周,至于这么紧张吗?还有每次去上课时,其实我们去的并不晚,但是只能坐在教室的后排,有时候听不到老师讲的,也看不清老师写的是啥,加上自己的惰性和懒散,所以学的是一塌糊涂,后面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学习的效率也不高,最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想着这些,我开始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已违背了当初来这里初衷,所以从那开始,我就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每天早出晚归,在自习室认真的学习。环境真的能影响一个人,就像电梯理论一样,如果你处于一个向上的环境,那你会不自觉的跟随别人向上。

因为前两次的四级考试都没过,这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从开学就暗下决心,这次我的四级一定要过,我每天坚持背单词,没事就听听力,做做套卷,后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四级过了,看到成绩时我真的很激动,因为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