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简介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6-11浏览次数:3184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共有在校生609。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系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职业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日趋完备的教学条件。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6年批准设置,20069月开始招生,2010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授权。至今已毕业12届学生,目前在校学生264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9年转型发展以来,一直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本专业面向西南地区食品产业,针对食品生产、技术开发、品质监控、质量检验检测等一线岗位,培养适应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人文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及较好发展潜力,能够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组织、品质控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营销与物流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食品加工工艺系统意识、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勇于创新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精神,强化学生特色食品加工工艺设计能力和食品分析与检测能力培养”的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重庆市一流建设专业,重庆市级 “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 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

1.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制图与机械设计、电工学基础、食品化学。

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营养学与安全学。

拓展课程: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毒理学、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酱腌菜加工工艺学、农产品深加工工艺学、食品加工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营销学、食品发酵工艺学、在线课程。

实践训练: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工程制图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分析检测实验、食品工程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工程(金工)实训、食品工程实训、仪器分析实训、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课程设计、食品分析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

2.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相对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9,其中获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市区科技特派员5名,有教学名师1人,教学带头人1名,优秀主讲教师2名、市校优秀教师2名,有2人获“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人获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人获校“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

3.教学条件

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该专业实验室拥有食品加工、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工程、食品虚拟仿真等10个专业实验室和功能用房33间,实验教学用房面积1846 m2配有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真空冻干机、PCR仪等多种大型高精设备447台套,总金额583.7万元。有食品加工、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程、食品虚拟仿真实验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室,有重庆海关技术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香料饮料研究所、涪陵榨菜集团等12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提供保障。

4.培养质量

本专业注重以科研促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4年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25人,学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5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核心期刊);获权专利6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共计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网络虚拟运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铜奖1项;获市级奖励共计20项,其中特等奖4项、金奖1项,一等奖5项。近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60%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生物工程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创建于2005年,现有在校生345人,至今已毕业12届学生408人。建专业14年来,生物工程专业本着“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重庆,面向西南地区发酵生产行业,针对微生物菌种培养,发酵生产过程控制,产物分离、纯化,发酵中间产物、终产物分析检测等生产岗位,培养具有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较强创新创业精神,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学校与地方生物工程企业培养 “卓越农林人才”。为重庆市级“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轻工、食品和医药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分析检测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该项目试行“1+2+1”的合作办学模式。“1+2+1”即在生物工程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大一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大二、大三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大四在长江师范学院学习,两校协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1.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机械设计与工程制图、电工学基础、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核心课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酒精与白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

拓展课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法规、标准与文献检索利用、酿造酒工艺学、酿造调味品工艺学、细胞工程、生物质能工程、蛋白质(酶)工程、仪器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在线课程。

实践训练: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酒精与白酒工艺学实验、氨基酸工艺学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工业发酵分析检测技术实验、工程训练、专业见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食用菌栽培学实验、酿造酒工艺学实验、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训练、创新创业讲座和学术讲座。

2.师资队伍

本系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结构合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博士7,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33%,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46%,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占总人数的73%师资来源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和企业,学缘结构合理;35岁以下3人,占20%36-454人,占27%45岁上8人,占53%,年龄结构合理。

本系有兼职硕士导师2人,重庆市第4批骨干教师1人,有国家、重庆市、涪陵区科技特派员3人,重庆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2人。

3.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重庆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5项、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5项、重庆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

4.教学条件

本系办学条件良好,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重庆市财政的大力支持,实验条件不断完善。基础实验室包括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霉菌实验室、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等分室;发酵工程专业实验室包括发酵工程实验室、发酵分析检测技术实验室、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室、食用菌实验室、葡萄酒发酵实验室、发酵工程研究实验室等分室实验教学用房面积1200 m2

2005年开办以来,本系先后与重庆诗仙太白集团有限公司、中宝生物制药公司、重庆望仙酒业有限公司、重庆市祥通食品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生物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国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市林海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市辣妹子集团公司、重庆涪陵卷洞食用菌股份合作社、涪陵义和糯谷酒厂等10余家企业形成了办学共同体,建立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五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的支撑平台有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特色作物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众创空间神农科创园。

4.培养质量

3年毕业生163人,就业率为100%。考上研究生17人,其中多名学生考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苏州大学和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3项,获重庆市级奖励共计10余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学生考研录取率在30%左右,近472名毕业生被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部分毕业生签约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诗仙太白集团有限公司、中宝生物制药公司、重庆望仙酒业有限公司、华南生物有限公司、重庆国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生物工程、食品和制药企业;多名学生考上公务员、特岗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