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施办法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7-01浏览次数:1734

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施办法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专业人才培养需有明确、公开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其目的是检查情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促进改进、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专业认证工作,规范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机制与方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原则

以“认证标准”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对其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和持续改进过程中。通过评价,可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实施对象

学校师范类和工程教育专业均需进行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建议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应包括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内部(如毕业生及教师的评价)和外部(如用人单位、社区等)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各项毕业要求适用的评价方法各有不同(见附件2),有些项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要确认各项毕业要求采用的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各专业可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但均应包括定量的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在采用该分析法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时,其依据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把课程考试的内容、评分标准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建立起关联的基础上,首先需进行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见附件3

单纯的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的毕业要求达成分析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是否真正达成毕业要求。故同时应结合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毕业校友对于自身达成毕业要求情况的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应届毕业生围绕认证标准的问卷调查等方式。(见附件4

四、组织与实施

(一)评价机构和人员

由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导成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主要组成为: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评价小组组长,专业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为副组长,评价小组的成员为各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年级辅导员和2-3名教育专家。课程达成度评价人员由评价小组指定专人进行。

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和审查本专业各条毕业要求各指标点分解和相关主要支撑课程的合理性;确定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权重值;制定和审查评价方法;收集数据,实施评估,撰写报告,提出持续改进要求。

()实施方式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由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由各专业评价小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一般在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一般每一年进行一次,需保证每届学生均经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长江师范学院

2020622






附件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定量的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

本方法以课程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1.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支撑课程

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同时参考国内外同类专业、其他师范类专业及相关专家的建议,系/教研室对本专业所制定的毕业要求进行合理的分解,将毕业要求分解为2-4个能反应毕业要求的本质、更为具体和更易评价的指标点(师范类专业可不分解)。根据各指标点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不同,对各个指标点赋予合适的权重值。每个指标点应该由2-6门相应课程支撑,再依据它们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分配合理的权重。

2.评价原理

首先收集该专业最近3届毕业生的所有课程(包括授课类、实验类、实习实践类、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成绩。如某课程是采用常见的100分制考核,则采用考核成绩分析法对本专业所开课程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如某课程的考核采用分级制(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则需要采用评分表分析法来评价该课程达成情况。一般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进行课程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对课程考核成绩进行评价以计算出“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再依据计算出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和相应课程的支撑权重,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最后,将该计算结果与制定的合格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支持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

对于支撑点为多门课程组合的毕业要求指标,以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计算相应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再根据该毕业要求指标点下属支撑点的支撑权重,确定其达成度。

3.评价数据来源

各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类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评价的依据为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考试、测验、作业、设计报告、论文、读书报告、实习报告、实践报告等。各类课程的评价依据如下:

 ①授课类课程:主要依据试卷内容、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以及课堂测验)、课程考核质量分析表;

 ②实习实践类课程:依据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表现、总评成绩等;

 ③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类课程:选择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或论文、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图纸、中期

和最后答辩表现等作为评价依据。

4.达成标准及评价形成的结果

在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时,评价小组应反复调研、征询意见,并结合自身专业情况及学生毕业要求,反复论证制定合格标准。达成评价值合格线一般可定为0.5-0.65,小于该值判定为不合格。所有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均形成文档,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持续改进。

5.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步骤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一般以平时成绩加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少数课程仅以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后总成绩,故所有课程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达成度评价。其主要步骤包括:

5.1课程权重值设置

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专业骨干教师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2-4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2-6门相应课程支撑,并要有合理、明确的教学内容及实现方式,再根据它们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赋予它们合理的权重。注意一门课程可以支撑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对应项的总加权数等于1。这里的课程必须是有学分并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考核结果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对于课程的评价可以是考试、考查、相关责任教师定性判定等多种形式,但其判定必须针对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是否达成来进行,保证考核评估的公开、公正、公平。

5.2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

在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之前,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派本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该门课程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进行确认:

 ①考核内容的合理性: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难度、分值和覆盖面等;

 ②考核形式的合理性:除了平时和期末考试,是否采用了合理的其它考核形式(如作业、大设计、论文、报告等)考核学生获取该条指标点所列能力;

 ③考核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考核试题偏难或者偏易的问题。

评价人员须填写《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附件3),明确说明“合理”或者“不合理”。如被判定为“不合理”,则不应该采用上述试卷或报告作为达成度评价依据。

5.3课程达成度评价

课程评价是毕业要求评价的基础,其可靠性和合理性决定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和可信。依据对本专业学生的考核内容,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针对具体的某门课程,一般选取修读该课程的一个班级或年级作为评价样本。针对具体的某个学生,则全面评价其所有学习过的课程的达成度,并进行课程间的比较,也可与其他学生比较和分析,找出问题,以利改进。

5.3.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

目标

课程目标达成度目标值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小组讨论成绩比例20%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10%

出勤与课堂参与成绩比例10%

课程目标1

10

10

10

30

(1)分课程目标达成度=Σ[(分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的平均分/分目标总分)成绩比例]

(2)总课程目标达成度=Σ(分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个数)

课程目标2

40

40

40

30

课程目标3

30

40

40

30

课程目标4

20

10

10

10


5.3.2 分课程目标达成度公式解读

1)分课程目标达成度

Σ[(分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的平均分/分目标总分)成绩比例]

0.6x(分目标期末试题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2x(小组讨论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1x(平时作业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1x(出勤与课堂参与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

2)分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的平均分的算法

以课程目标1为例,分别算出来在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出勤与课堂参与的成绩中,学生在课程目标1方面得分的平均分,即为各分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的平均分。课程目标234依次类推。

3)分目标总分的理解

以课程目标1为例,分别算出来在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出勤与课堂参与的成绩中,课程目标1分配的分值总分。课程目标1在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出勤与课堂参与中的分目标总分分别为:10分、10分、10分、30分。

4)分课程目标达成度算法示例:

课程目标1: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分;小组讨论平均成绩8.5分;平时作业平均成绩7分;出勤与课堂参与平均成绩24分。

其课程目标1达成度计算结果为:

0.6x8/10+0.2%x8.5/10+0.1x7/10+0.1x24/30=0.8

 课程目标2:期末考试平均成绩20分;小组讨论平均成绩34分;平时作业平均成绩28分;出勤与课堂参与平均成绩24分。

其分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为:

0.6x20/40+0.2x34/40+0.1x28/40+0.1x24/30=0.62

课程目标3:期末考试平均成绩15分;小组讨论平均成绩26分;平时作业平均成绩28分;出勤与课堂参与平均成绩24

其分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为:

0.6x15/30+0.2x26/40+0.1x28/40+0.1x24/30=0.58

课程目标4:期末考试平均成绩16分;小组讨论平均成绩8.5分;平时作业平均成绩7分;出勤与课堂参与平均成绩8

其分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为:

0.6x16/20+0.2x8.5/10+0.1x7/10+0.1x8/10=0.8

5.3.3总课程目标达成度公式解读

1)总课程目标达成度

Σ(分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个数)

=各课程目标达成度总和/课程目标总个数

2)分课程目标达成度

即上面求得的分课程目标1、分课程目标2、分课程目标3、分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数值

3)课程目标个数

即总共有多少个课程目标

4)总课程目标达成度算法示例

该课程的总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8+0.62+0.58+0.8/40.7

5.4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

依据以上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出3届学生样本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值,选取其中的最低评价值(注意不能用平均值)作为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最终结果。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应该为每一个毕业生单独计算,并用离散图来表示该评价值的分布情况。计算其平均值的意义不大,因为掩盖了最好和最差学生的信息,但是平均值可以观察其走向趋势,分析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5.5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依据本专业达成度评价小组制定的合格标准,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



附件2

毕业要求评价方法列举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应届毕业生评价

3-5年毕业生评价

在校生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

毕业生家长评价





课程评价

授课教师评价

档案评价(教师资格证考试等)






表现性评价(乡村支教、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等)






专家评价

实作测评











附件3

XXXX课程考核自评表》

开课单位: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开课时间:

考试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开课年级:

主讲教师:

课程目标:

备注:此栏应与课程大纲中的目标一致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试卷组成及分值

分值合计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主要考核内容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试题类型组成及相应分值,当不同题型内交叉分布各课程目标对应的分值时,应将试题分析后反应至此,并保留试卷对指标点贡献分析的相关资料,以备归档查验。

备注:分值比例应与课程大纲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权重一致。

40

课程目标2


举例:

一、填空题(5分)

二、选择题(5分)

三、简答题(20分)

四、计算题(30分)

60

课程目标【i




题量

难度

题型

分值总和

100

共    类



课堂作业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作业组成及分值

分值合计

课程目标1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主要考核内容。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作业组成及相应分值。作业分值的计算应综合考虑全部作业的布置情况后由课程组协商确定,并保留作业对指标点贡献分析的相关资料,以备归档查验。

20

课程目标2



举例:

1次作业,2道计算题(20分);

2次作业,3道计算题(20分);

3次作业,4道计算题(40分)。

80

课程目标【i




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报告组成及分值

分值合计

课程目标1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主要考核内容。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报告组成及相应分值。

70

课程目标2


举例:

钢结构梁柱节点的形式、构造和设计方法(30分)

30

课程目标【i




课堂表现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堂表现组成及分值

分值合计

课程目标1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主要考核内容。

备注:此栏填写与课程目标【1】所对应的课堂表现组成及相应分值。

举例:    出勤(20分)

100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i




各考核方式能否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考核

/不能(请打√)

院系负责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主讲教师:

开课年级:

参与评价学生数(样本数):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平时小测/课程报告/课程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综合训练/其他


课程目标

达成度

期望值

达成度

平均值

总体达成度情况

1XXXXXXXXXXXXXX。支撑毕业要求XXX



2XXXXXXXXXXXXXX。支撑毕业要求XXX



3XXXXXXXXXXXXXX。支撑毕业要求XXX



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矩阵

考核方式

及所占比重

平时表现

实验

期末考试




1




2




3







样本达成度分布情况

课程目标

达成度区间






1

人数

占比






2

人数

占比






3

人数

占比






达成度分析结果评价

(说明:包括对总体达成度和样本达成度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是否达成、考核方式是否合理、发现的问题等)

持续改进意见


达成度评价支撑材料

1. 考核源数据(包括期末试卷XX份;平时作业XX份,共XX次;实验报告XX份);

2. 考核成绩单(包括期末成绩单1份;平时作业成绩单1份;课程报告成绩单1份);

3.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理论课程);

等等。

评价人签字


评价时间


系负责人签字


备注:

*该平均值基于所有参与评价的样本,样本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见附表《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

**达成度区间可根据达成度期望值自行调整。

附件5

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


课程名称

XXXXX

课程目标X


序号

学号

姓名

班级

考核方式及分值

达成度

情况








































































样本数

达成度区间

达成度平均值


课程目标1









人数

占比









附件6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定量评价)

毕业要求

支撑课程

权重值

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

毕业要求是否达成

毕业要求1

指标点描述

课程A

0.4

0.32

0.71


课程B

0.3

0.21

课程C

0.3

0.18

……

……

……

……

……

……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定性评价)

毕业要求

支撑课程

权重值

评价人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毕业要求评价结果

毕业要求1

指标点描述

课程A

0.4

机构/人员

支撑情况:描述、结论、问题

达成情况:描述、结论

存在问题:描述、改进措施

课程B

0.3

课程C

0.3








……

……

……

……

……

……

……















注:  目标达成值计算方法:以问卷有样本80人为例,若毕要求1评价优秀、中等、不合格人数分别为204812,则相应比率(除以80)分别为25%60%15%。平均分数=90* 25%+80*48%+60*15%=79.5(满分100分),毕业要求1目标达成值为:79.5/100=0.795.







附件7

学院教学委员会、学院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

______专业______届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情况调查表

8项毕业要求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目标达成值

评价结论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注:目标达成值计算方法:以问卷有效样本50人为例,若毕业要求1评价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人数分别为101810102,则相应比率(除以50)分别为20%36%20%20%4%。平均分数=5*20%+4*36%+3*20%+2*20%+1*4%=3.44(满分5分),毕业要求1目标达成值为:3.44/5=0.6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