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融媒体中心专题报道我院王殿东教授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3-11-22浏览次数:143


1121日,重庆科技融媒体中心以《揭开小小榨菜背后的科技力量》为题,从“科学研究”“教学育人“二个方面,报道了王殿东教授潜心科研、教学育人的事迹。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王殿东,19798月出生。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榨菜品种改良与安全生产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微生物学会理事,重庆市涪陵区农学会副理事长。2016年获重庆市涪陵区“涪州英才竞贡献”活动突出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获重庆市涪陵区农学会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获重庆市涪陵区农学会优秀会员荣誉称号,2018年获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标兵荣誉称号,2023年获涪陵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王殿东主要从事榨菜栽培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根肿病开展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和绿色防控研究,用小小榨菜绽放出大大能量。

他用科技力量建立根肿菌研究手段,以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为选择标记,构建了根肿菌基因超表达和同源敲除载体,建立了基于荧光蛋白标记的根肿菌活体转基因技术,并通过筛选单孢建立转基因群体,为根肿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他还发现了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阶段可吸收外源的siRNA,可靶向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利用该技术分析根肿菌海藻糖基因与根肿病发病相关关系。

 “这是对榨菜栽培中存在的根肿病的基础性研究,将对榨菜等作物的绿色防控起到重要作用。”王殿东说。

除建立根肿菌研究手段外,王殿东还研发了系列生防菌及蛋白,增强作物抗病性。

他研发的包括光合细菌2种系列的生防菌可有效增加榨菜的产量,提高青菜头5-6倍的脆度。

 “目前我们已从榨菜种植土壤中分离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使得榨菜对根肿病具有良好抗性,分离到4中木霉菌对根肿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效。”王殿东说。

此外,他筛选到纳米氧化镁和纳米氢氧化镁2中纳米材料、榨菜中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等,可有效抑制榨菜根肿病。

同时,王殿东利用根肿菌RxLR类效应子胞内转运核心结构域将大白菜根肿病抗病蛋白转运到榨菜根系,用该蛋白制剂处理榨菜后可有效推迟根肿病发病20天以上,有效缓解根肿病危害。该产品为蛋白制剂,在榨菜根系稳定存在15天左右即被降解掉,无任何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

目前,王殿东正研究配套生产具有抗病蛋白的榨菜幼苗用于栽培,此举可提高榨菜育苗和接种抗病蛋白的效率,便于机械化栽培。

下一步,王殿东将进一步利用实验室建立的根肿菌转基因技术,深入解析根肿菌的致病机理,开发更多的生物制剂,更好的防治根肿病,解决其抗药性问题。


教学育人

王殿东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更作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方面助力学生长足发展。

多年来,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农学专业学科的特点,联合涪陵榨菜集团等涉农企业、西南农业科研院所,成立“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农科建设共同体,将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三链”之间进行有机衔接与交叉融合,重构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卓越农学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农学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新的紧密结合。

同时,他探索“理论-实践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现实-虚拟结合”以及“实验-实习互补、短周期实习-长周期实习互补、生产实践-科研实践互补”的“三结合三互补”,探索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他也正推动农学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期望可选派大学生到涉农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生产实习,以形成“两场所、交替式、长周期”的实践育人模式。

王殿东也利用“以实践意识培养-实践思维训练-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贯穿全学程的“以课程为基础、实践+实验室为依托”的“学研一体”育人机制,解决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因合作不紧密,定位与需求存在差异等导致的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意愿不强、深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等问题。